章節目錄
30年前的今天(1991年8月14日),韓國金學順(김학순,Kim Hak-sun)女士,在鏡頭前說出自己曾是「慰安婦」的事實,成為世界上第一個「出櫃」自己曾是「慰安婦」的倖存者。金學順的「出櫃」,被視為「慰安婦」運動的起點,也是各國開始尋找「慰安婦」倖存者的契機。
臺灣的「慰安婦」支援團體婦女救援基金會(簡稱「婦援會」),也選擇在隔年(1992)的 8月14日召開首場台籍「慰安婦」記者會,有向韓國「慰安婦」運動致敬、傳承的含義在。
在韓國金學順女士挺身而出後,太平洋亞洲各國的「慰安婦」支援團體分頭尋找國內「慰安婦」倖存者的同時,各國「慰安婦」支援團體也因由「慰安婦」這個共同議題,從 1992年起由各國「慰安婦」支援團體輪流主辦「日軍『慰安婦』問題亞洲團結會議(日本軍「慰安婦」問題解決のためのアジア連帯会議,The Asian Solidarity Conference on/for the Issue of Military Sexual Slavery by Japan)」。
輪到臺灣的「慰安婦」支援團體婦援會主辦第 11屆日軍「慰安婦」問題亞洲團結會議時,時值 2012年的世界人權日(12月10日),決議將未來每年 8月14日訂為「國際『慰安婦』日」,用以紀念韓國金學順女士當年(1991)的勇敢。
金學順女士當年(1991)的「出櫃」確實有它的歷史意義在,不過你知道金學順女士並不是「第一位」為人所知的「慰安婦」倖存者嗎?
沒有當事人現身說法的公開秘密
早在 1991年金學順女士的記者會前,日本和韓國的社會、媒體乃至學界,一直都有關於「慰安婦」的討論,只是一直苦無當事人的現身說法。
日本第一本關於「慰安婦」的專書,應為前《每日新聞》記者千田夏光於 1973年出版的《従軍慰安婦 ”声なき女”八万人の告発》。千田夏光在這本書出版之後,陸續出版了幾本同樣以「從軍慰安婦」作為書名開頭的著作,在 1970年代都創下不錯的銷售紀錄。
至於日本境內在戰後第一篇關於「慰安婦」的新聞報導,應為 1975年10月22日由《共同通信社》發表的〈沖縄在住の朝鮮人慰安婦 戦時中、沖縄に連行の韓国女性30年ぶり『自由』を手に 不幸な過去を考慮 法務省特別在留を許可〉(水野孝昭、2019)。當時這篇報導中,並沒有明確寫出當事人的姓名,不過從後續資料中可以得知,當時這篇新聞講述的人物就是裴奉奇(ぺ・ぽんぎ=배봉기)。
早了16年的裴奉奇(ぺ・ぽんぎ=배봉기)
在介紹裴奉奇的故事之前,必須要先了解為什麼當時會有這篇報導,才能夠了解為什麼現在在討論「慰安婦」運動時,是將金學順當作「第一位出面的『慰安婦』倖存者」,而非在 16年前就登上新聞版面的裴奉奇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直到 1972年5月15日,沖繩都是美軍領地。在美軍將沖繩「歸還」給日本政府時,如果是在戰前就已經來到沖繩的朝鮮人或臺灣人(註:戰前臺灣和朝鮮都是日本的殖民地),只要能佐證自己是在 1945年8月15日前抵達內地(現今的日本國土範圍),就能取得能留在日本(含沖繩)生活的特別永住權(特別永住權不等於取得日本國籍)。
這中間有 3年的緩衝期。當時有不少在沖繩生活的臺灣人藉著這個機會,放棄中華民國國籍取得日本國籍,不過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(1973-1975年共有 178名在沖繩生活的臺灣人取得日本國籍)。
回到裴奉奇的故事。
裴奉奇因為沒有受過正規教育,沒有辦法讀或寫日文或韓文(事實上當時裴奉奇已經不太會說韓文了),所以跑去找過去曾經工作的食堂老闆請求幫忙。裴奉奇告訴這位老闆自己是「以慰安婦的身份來到沖繩」,老闆將裴奉奇口述的故事寫下來後,交給沖繩縣的入國管理事務所,順利讓裴奉奇取得特別永住資格。但裴奉奇也因為這段告白,她曾經是「慰安婦」的這段故事被公諸於世。
必須要留意的是,當時並不是裴奉奇主動去找媒體,而是因為有戰前來到沖繩的朝鮮人,在沖繩「歸還」日本之際,取得特別永住權,而被《共同通信社》報導。相較於現今的沖繩縣,在日本殖民統治期間從朝鮮半島移居日本「內地」的朝鮮人,多半是在日本本島,所以「在沖繩發現戰爭期間來到沖繩的朝鮮人」,就有很高的新聞價值,可以作為沖繩戰期間,有朝鮮人被帶到沖繩的證據。所以當時那篇報導,雖然在標題中打上「慰安婦」3個字,但內文著重的方向是「第一位在沖繩戰時被強行送往沖繩的朝鮮人」(水野孝昭、2019)。
在這篇報導之後,陸續有其他報導(例:地方報《高知新聞》1975年10月22日、《朝鮮新報[1]》1977年4月23日的新聞)跟進,或是報導文學作品(例:川田文子 1987年出版的《赤瓦の家:朝鮮から来た従軍慰安婦》)、紀錄片(例:山谷哲夫 1979年推出的《沖縄のハルモニー証言・従軍慰安婦》)上市。從這些影像或文字紀錄中可以感受到的是,裴奉奇本人並沒有很想對外露面,也不太想要敘述自己過去的經驗。裴奉奇在「為人所知」之前,她在沖繩過著半隱居的生活,很少和其他人接觸。
裴奉奇於 1991年10月18日在沖繩那霸市的自家過世,享壽 77歲。
裴奉奇的受害經歷
裴奉奇於1914年9月生於忠清南道禮山郡新禮院里。根據川田文子在《赤瓦の家―朝鮮から来た従軍慰安婦》一書中的描述,裴奉奇出身在貧苦農家,6歲時成為童養媳,17歲結婚,但婚姻失敗,輾轉到各地求生。
1943年秋天,裴奉奇在咸鏡南道興南遇到了一名掮客。掮客以「有一個不用工作就能賺錢的地方,不去嗎?(仕事せんで金儲かるところがある。行かないか)」為由,輾轉將裴奉奇從朝鮮半島(興南→首爾→釜山),送至日本(門司→鹿兒島→沖繩)。等到裴奉奇抵達沖繩群島的渡嘉敷島時,已經是一年後的 1944年11月了。
渡嘉敷島上一棟有著紅屋瓦的平房被改裝為臨時慰安所,裴奉奇就是在這個平房,以「秋子(アキコ)」這個花名和另外 6名朝鮮婦女擔任起「慰安婦」,直到 1945年3月。日本敗戰後,裴奉奇則在美軍收容所從事類似性質的工作一段時間。
時局所需的「慰安婦」倖存者
裴奉奇過世的那一年,正好就是金學順出面召開記者會那一年,重疊時間只有短短 2個月。雖然不確定裴奉奇生前是否知道金學順,但金學順知道裴奉奇這號人物是肯定的。因為金學順在 8月14日在韓國召開記者會後,很快地就在同年(1991)12月6日和另外 2名「慰安婦」倖存者,前往東京地方法院提吿。金學順去東京時,輾轉得知當時就是裴奉奇死後 49天,金學順有特地包奠儀給裴奉奇。
裴奉奇的逝世,和金學順出現,正好是「慰安婦」運動的一大分水嶺。金學順又是如何成為「第一位出面召開記者會」的「慰安婦」倖存者的呢?
挺對協與尹貞玉
說起韓國 1990年代的「慰安婦」運動,一定都會提到簡稱「挺對協」的韓國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(한국정신대문제대책협의회, “Chong Dae Hyup” / The Korean Council for the Women Drafted for Military Sexual Slavery)首任代表尹貞玉。
尹貞玉在成立「挺對協」之前,就一直想知道戰時離開朝鮮半島到海外的女性,到底是去從事什麼樣的工作,為什麼戰後回國的人當中,很少看到女性的身影。尹貞玉聽說戰時被送到海外的女生很多都變成「慰安婦」,而默默展開關於「慰安婦」研究。
1988年,尹貞玉在韓國教會女性聯合會主辦的研討會上,分享了自己至今做的「慰安婦」研究成果後,當時參與這場研討會的成員,在 2年後的1990年11月16日成立了「挺對協」。
「挺對協」在成立後,隨即發表了截至當時為止關於「慰安婦」的研究,要求日本政府道歉,但日本政府以「沒有證據」為由,拒絕回應「挺對協」。對於「挺對協」來說,如果在這個時間點可以找到「慰安婦」倖存者當作「真實存在的證人」,就是難以被推翻的絕佳證據。
就在這個時候,「挺對協」當中有在關注核爆倖存者問題的成員,聽說有核爆倖存者認識「慰安婦」——這個人就是後來大家熟知的金學順。
至於「挺對協」和核爆倖存者議題之間的關係,則和前述的韓國教會女性聯合會有關。成立於 1967年的韓國教會女性聯合會,從 1970年代起就很關注核彈爆炸受害者問題,曾發起反對「妓生觀光(기생관광)」運動。
妓生觀光(기생관광)
1970年代,由韓國主要針對日本男性推出的風俗旅遊行程。從東京羽田到韓國三天兩夜的行程,可以和韓國當地的「妓生」配對,和「妓生」小姐一起過夜。
30年後的今天
今天是金學順女士現身 30週年,同時也是「慰安婦」運動跨國合作的 30週年里程碑。這 30年發生了很多事,在「慰安婦」運動的過程中,有做得好的地方,也有現在事後回想起來差強人意的地方。最令人害怕的事情是,在「慰安婦」倖存者幾乎凋零的現在,我們真的有把「慰安婦」倖存者們的故事傳承下來嗎?
「59+ 台籍「慰安婦」歷史記憶」是一個新的寫作計畫,要帶大家認識被遺忘,或是消失在主流敘事裡「慰安婦」倖存者們的故事。今後將會不定期更新,希望大家可以幫忙分享出去,讓更多人知道這些被遺忘的故事。
參考資料:
- 木村幹(2018)「慰安婦言説の転換点:千田夏光『従軍慰安婦』を中心に」,『国際協力論集』第25巻第2号,2018年2月、pp 33-58。https://id.ndl.go.jp/bib/028842012
- 水野孝昭(2019)「慰安婦報道の出発点 ――1991 年 8 月に金学順が 名乗り出るまで」、『神田外語大学紀要』31号、2019年3月、pp 241-269。http://id.nii.ac.jp/1092/00001595/
- 何義麟(2014)〈戰後在日臺灣人的國籍轉換與居留問題〉,《師大臺灣史學報》第7期,2014年12月,pp 47-75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史所。
- 松田良孝(2019)「「国籍」が解決したが 沖縄と台湾に流れる時間を読む(雖然「國籍」得到了解決⋯⋯閱讀流動於沖繩和臺灣之間的時光)」,『台湾 ~黒潮でつながる隣ジマ~』,pp 52-54。
- 松永勝利(2020)《『新版 赤瓦の家 朝鮮から来た従軍慰安婦』 緻密な取材による記録文学》,琉球新報,2020年8月23日。
- キル・ユンヒョン=길윤형(2015)《[ルポ]韓国社会が忘れた最初の慰安婦証言者…その名はペ・ポンギ(韓文原文版:우리가 잊어버린 최초의 위안부 증언자…그 이름, 배봉기)》,韓民族日報,2015年8月9日。
文末註釋
↵1 | 裴奉奇首次接受韓文媒體的採訪,應為《朝鮮新報》1977年4月23日刊登的獨家報導。 《朝鮮新報》是簡稱「朝鮮總聯(朝鮮総連)」的「在日朝鮮人總聯合會(在日本朝鮮人総聯合会)」官報。總部設在日本東京,在北韓平壤設有支局,報導內容某一程度可以反映朝鮮內政外交的動向,被視為北韓政權傳聲筒。 在《共同通信社》1975年的報導出爐後,首先找到裴奉奇,也是在裴奉奇晚年一直照顧她的團體,就是「在日朝鮮人總聯合會」沖縄縣本部的職員金賢玉、金洙燮夫婦。所以裴奉奇的首篇韓文專訪是出現在在日朝鮮人總聯合會機關報《朝鮮新報》並不意外。 裴奉奇的故事沒有在南韓成為主流敘事,可能和裴奉奇生前接觸對象主要親朝鮮的「在日朝鮮人總聯合會」有關。 |
---|